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> 2011年第11期 > 正文
编号:12077408
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(MPCNL)治疗上尿路结石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1年4月15日 田生平 许汉标 杨伟忠 晏继银 杨海超 张东江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(2329KB,2页)。

     【摘要】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(MPCNL)在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。方法 回顾性分析256例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,男132例,女124例,平均(42.6±16.2)岁。左肾109例,右肾98例,双肾结石23例,鹿角状结石59例(直径3.0~8.6 cm),多发性结石83例(包括并发鹿角状结石16例),输尿管上段结石37例,左侧15例,右侧22例(其中合并左肾结石8例,右肾结石6例)。256例患者中并发积水195例,无积水肾61例。采用逆行输尿管插管注生理盐水或30%泛影葡胺形成人工肾积水,在“C”臂监视下建立经皮肾盂通道。结果 233例肾结石一次取净结石189例、二次取净结石26例、三次取净结石5例;结石总取净率94.4%。13例残留结石患者术后经体外冲击波碎石(ESWL)治疗1月后复查KUB,结果提示结石排净。3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均一次取净结石,总取净率100%;单通道MPCNL223例、双通道33例;同时行双侧MPCNL18例。术后并发出血22例,17经输血等保守治疗治愈,5例经介入治疗痊愈。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。患者肾造瘘管留置5~10 d,平均(6±2.2)d;平均住院时间(7.5±4.6)d。结论 MPCNL具有安全、损伤小、出血少、并发症少、恢复快等优点,是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较理想的方法。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上尿路结石;MPCNL;微创

    随着微创泌尿外科的发展,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已由开放手术转为微创为主,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(MPCNL)具有安全、损伤小、出血少、并发症少等优点,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。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对256例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MPCNL术治疗,取得满意的疗效,现报告如下。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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 本组256例,男132例,女124例,年龄30~72岁,平均(42.6±16.2)岁。其中左肾109例,右肾98例,双肾结石23例。鹿角状结石59例(直径3.0~8.6 cm),多发性结石83例(包括并发鹿角状结石16例),输尿管上段结石37例,左侧15例,右侧22例(其中合并左肾结石8例,右肾结石6例)。256例患者中并发积水195例,无积水肾61例。术前均经经B超、KUB、IVP、或CT确诊为结石。

    1.2 手术方法 

    1.2.1 穿刺造瘘 手术均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进行。患者先取截石位,输尿管镜下经尿道插入F5输尿管导管至患侧肾盂,待必要时术中施行人工制造“肾积水”,以利穿刺或碎石冲洗;留置导尿管。然后转俯卧位,采用俯卧位患侧垫高30°,上腹垫一小枕,将身体呈“拱桥状”使肋间隙尽量拉开,常规消毒铺巾。根据术前KUB、IVP检查及术中X线C臂定位来确定2~3个穿刺点[1],一般选择肾脏的后外侧缘是血管尤其是粗大血管少的区域,也就是常说的Brodel线区域,即患侧第10肋间、11肋间和12肋缘下与腋后线到肩胛下线之间的区域。穿刺前可经输尿管导管注入30%的泛影葡胺造影剂来显示各肾盏的位置与大小,用穿刺针穿刺至合适的肾盏后,取出针芯,见有尿液流出即可证实穿刺成功。置人斑马导丝,用筋膜扩张器由F8扩张至F16(或F18、F20),并留置Peel-away鞘建立碎石通道。

    1.2.2 碎石取石 在电视监视下将F8/9.8wolf输尿管镜由鞘进入集合系统,观察结石的大小和位置。用灌注泵和脉冲气压弹道碎石杆将结石击碎,除少数嵌顿的碎石块用取石钳取出外,其他碎石块均随冲洗液直接由工作通道冲出。术中可根据需要,在C臂透视下观察有无残石及其位置,寻找各肾盏的结石直至取净石,必要时可建立第二个碎石通道反复观察寻找结石。最后置入斑马导丝,放置F5~F7的双J管和留置F16~F20的肾造瘘管。术后常规留置双J管4周,留置肾造瘘管4~7 d。

    1.2.3 出血处理 如术中出血明显,视野不清,应及时中止手术,放置肾造瘘管二期取石,不必强求一次将结石全部取净。若造瘘引流液较红,可经造瘘管注入生理盐水约20~60 ml并夹闭造瘘管30~60 min,一般能达到有效止血目的。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患者,则及时行超选择性肾段动脉栓塞治疗。

    2 结果

    本组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25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,手术均获成功,无 1例中转开放性手术。平均手术时间为(92.3±20.6)min(65~180 min)。233例肾结石一次取净结石189例、二次取净结石26例、三次取净结石5例;结石总取净率94.4%。13例残留结石患者术后经体外冲击波碎石(ESWL)治疗1月后复查KUB,结果提示结石排净。3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均一次取净结石,总取净率100%;单通道MPCNL223例、双通道33例;同时行双侧 MPCNL18例。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者术后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好转。术后并发出血22例,17经输血等保守治疗治愈,5例经超选择性肾段动脉栓塞治疗痊愈。患者肾造瘘管留置5~10 d,平均(6±3.2)d;平均住院时间(7.5±4.6)d。

    3 讨论

    随着输尿管镜技术和经皮肾镜碎石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开展,传统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开放手术等治疗方式正逐步被取代,PCNL已成为现代治疗肾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[2]。传统的经皮肾造瘘术和经皮肾镜术,穿刺通道为F28~F34,由于通道较大,往往易发生肾脏大出血,并发症较多,风险较高。李逊等[3]总结了PCNL的经验,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,以输尿管镜替代经皮肾镜,仅将穿刺通道扩张至FI4~F18,即微创PCNL,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手术风险,并大大降低了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病率,具有疗效显著、损伤小、出血少、恢复快等优点。但是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在临床实践中,对于肾集合系统的多发结石,经单一穿刺通道用输尿管硬镜难以观察和处理,而对于较大的鹿角形结石,存在碎石时间长、清除率低等困难,因此,有学者提出采用多通道经皮肾穿刺碎石和取石来克服这一困难,对鹿角形结石可同时采用多通道微创经皮肾取石,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技术,经由一期建立的多通道,配以高压脉冲灌注冲洗,辅以经导管逆行冲洗,加快了碎石和取石的速度。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(92.3±20.6)min, 256例患者采用微创PCNL(单通道223例,双通道33例)碎石取石,效果显著,结石清除率达94.4%,3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均一次清除。

    在PCNL治疗中,决定手术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结石大小、扩张通道直径、碎石工具。传统PCNL由于出口通道较大,减少了碎石、取石时间,相应缩短手术时间,从而减少出血时间和手术风险[3]。目前在MPCNL工作通道为 Frl4~16,只能应用输尿管镜,而输尿管镜工作通道较肾镜工作通道细,从而影响了碎石及清石速度。对铸型肾结石、复杂性肾结石、高硬度肾结石或有肾盂肾盏输尿管狭窄的患者,MPCNL并没有显示出比传统PCNL更好的优势[4]。对于巨大肾结石(直径>2.5 cm)相对于传统PCNL,MPCNL不可避免地产生碎石时间长,冲洗液外渗,碎石难度大,术中易出血,术后残石率较高,手术风险增加可能[5]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(2329KB,2页)